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苇青62岁开始拍戏,73岁斩获百亿票房,终究是理想战胜一切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6-13   浏览次数:167

《人世间》中苇青扮演的郑娟母亲再次让观众破防。

一句“孩子,就那钱,她不要,我要”,让多少观众眼泪止不住。

苇青将一个行动缓慢、蓬头垢面的老人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画面中的那一跪,给观众带来的共同力简直比电影《我不是药神》来得还猛烈。

苇青在73岁的时候,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百亿票房老太太”。

然而,在这之前她是一个在体制内的河南小员工。

62岁才决定踏上演艺之路的苇青是如何逆袭的呢?

1948年,苇青出生于河南平顶山市。

她的原名是柴正荣,苇青的父亲是一位老红军,年轻的时候参加过很多重要战役。

在家庭环境的感染下,苇青13岁的那一年就入伍成为了一名女兵。

苇青在文艺方面具有很大的天赋,从小爱唱爱跳的她,进入部队后就被分配到了文工团。

在文工团的这些日子里,苇青学习了声乐和曲艺方面的知识,常常会出去演出。

那个时候,苇青非常的热爱这份工作,积极对待每一次表演机会。

只不过在部队的这四年,既充实又匆忙,尽管很舍不得离开部队,但作为老红军女儿的苇青决定以身作则。

退役转业的她,脱下军装成为了河南省鲁山县的一位播音员。

这份工作虽然与“文艺”还是挂钩的,但日复一日的播报工作让苇青感受到枯燥。

彻底离开舞台的她,感到迷茫与孤独。

总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

不甘于平凡,才能脱离平凡。

当了一段时间的播音员后,苇青决定跳出舒适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苇青成功被调到文化馆上班。

虽然还是没有能够登台表演的机会,但是她仍然渴望舞台。

在这期间,苇青也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与周围人一样,按部就班地向前走。

有了家庭和两个孩子后,苇青过上了两点一线的生活。

然而现实并没有把苇青的理想消磨殆尽。

那颗演员梦仍旧在苇青的心里生根发芽。

苇青的心里涌现出了很多次改变命运的想法,不过看着眼前的两个孩子,还是决定将理想搁置。

不过好在,女儿和儿子都非常争气,在苇青的鼓励和培养下,大儿子毛孩考上了中戏,成为了一名演员。

女儿考上军艺学校,学习的是编导专业,毕业后留在了北京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影视剧幕后工作者。

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在艺术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身为母亲的苇青格外骄傲。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孩子帮她圆了心中的梦想。

在当时苇青还不知道,自己会有一天也踏入演员这个行列。

1998年,苇青到了退休的年纪。

家庭美满,孩子事业有成,苇青也可以称得上是人生赢家了。

本来可以停下脚步享受生活的她,认为自己不能这么日复一日地“混”下去。

如此平稳有空闲的生活,让苇青学习表演的心更加坚定。

于是苇青决定召集社区的一些大爷大妈,组成一个表演队。

只要有活动便积极参加,让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然而想法与现实总归是有很大的差距。

为数不多的演出机会让苇青逐渐变得很失落。

大多数的时候,苇青还是很孤独寂寞的。

两个孩子都不在身边,老伴每天吃完饭后就出去下棋,一个人在家的苇青渐渐地不再那么快乐。

是,人闲下来心就忙了起来。

逐渐的,苇青开始焦虑和烦躁,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一无是处。

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自己就是多余的。

长时间的自我否定和焦虑,让苇青患上了抑郁症。

而且病情很严重。

这个时候的苇青甚至想到了结束生命,以此来寻求解脱。

老伴发现苇青的异常后,开始不停地劝她安慰她,而且像家里拖地、卖菜什么的活,也都不让她碰。

想着或许能让她轻松一点,就不会这么的烦心。

然而这些做法,在抑郁症面前根本毫无作用。

苇青仍旧把自己一个人锁在屋子里,不吃不喝而且拒绝与别人交谈。

最后没有办法,老伴只好给大儿子毛孩打去了电话,把苇青的情况告诉了他。

这个时候的毛孩,在事业上刚有起色,凭借在《炊事班的故事》中的精彩表演,成为了极具热度的演员。

1999年,毛孩更是受到了春晚的邀约,登台表演了小品《真情30秒》。

事业正值上升期,毛孩决定在影视圈大干一番的时候,父亲的一通电话让他改变的想法。

与钱和名利比起来,亲情和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

毛孩在了解情况后,先是让父亲不要着急,然后放下手头的工作就从北京飞回了河南。

父亲看到急匆匆赶来的儿子后,瞬间眼泪不止。

他带着哭腔向毛孩说道:“我天天哄着你妈妈,顺着你妈妈,生怕她有个三长两短,你说她要是不在了我怎么活,我知道你忙,但我真的是没办法才让你回来。”

毛孩听后强忍着眼泪,好好地安抚了父亲。

他知道,身为家中长子的他,有责任也有义务撑起这个家。

之后,毛孩决定放弃演艺事业,把时间放在母亲的身上,陪着她从阴影中走出来。

他相信,时间与陪伴一定能摧毁病魔。

对于毛孩的选择,也有不少记者问他:“你后悔吗?”

毛孩的回答却非常催泪。

他说:“演戏其实什么时候都可以,无非就是接到的戏多或者戏少的事情,但是妈妈却只有一个,我宁愿失去事业,也得要妈妈”。

毛孩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为了照顾母亲,毛孩错过了自己的演艺高光时刻。

现实情况就是,当妈妈痊愈后,毛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面临着无戏可拍的处境。

但是他不后悔,这就足够了。

其实一个人的价值从来不是外界可以随意定义的。

只不过,苇青在谈论到这段往事的时候,直言:“没有儿子,就没有现如今的我,是我耽误了他。”

言语间全是愧疚和心疼。

毛孩的这种清醒和不追逐名利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

2003年,苇青的毛孩的照顾和陪伴下,病情好了很多,这也让毛孩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于是在这一年,毛孩回到北京继续拍戏,发展事业。

在家闲来无事的苇青突然间很想儿子,思来想去的她决定买一张火车票去看一看毛孩。

这个时候的毛孩,正在拍摄《炊事班的事故》第三季。

苇青便跟着儿子到了剧组,巧的是,在剧中刚好有小毛妈妈来探望的戏份。

苇青便顺理成章地出演了这个角色,这让她十分激动。

这不仅给了她极大的自信,更是将苇青的那颗演艺梦再次点燃。

有了这次机会后,苇青开始处处留意表演的机会。

正所谓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2006年,由沈好放导演的《任长霞》这部电视剧开拍,刚开机第一天就有个问题让导演犯了难。

剧中的一个“讲河南话的老大妈”角色,迟迟找不到合适的演员。

这时有人向导演推荐了苇青,于是导演便叫她来试戏。

没想到,苇青将人物拿捏得恰到好处。

于是,“寇大娘”这个角色被苇青拿下。

她在剧中的表现更是获得导演的大力认可和夸赞。

沈放好难以相信,从未学习过表演的苇青能够演得这么好,在表演方面的天赋令人咋舌。

便向她表示,您得上北京拍戏,要不然就可惜了。

苇青听到了这番话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尽管很想去试一试,但一想到自己的年纪,就觉得现在再这么折腾,会不会太晚了。

然而导演的这些话,一直围绕在苇青的心头。

最终,苇青决定潇洒走一回。

老伴和儿女们的意见一概没问,这是一意孤行,也是一腔孤勇。

苇青来到车站,买了一张去往北京的车票,开始了逐梦之旅。

来到北京之后,毛孩有点懵,并不知道母亲主要是想干嘛,以为就是来散散心而已。

便仍旧忙着自己的工作,无暇顾及母亲。

苇青也没有向儿子谈自己的“出道”想法。

就趁儿子去剧组忙的时候,出门寻找拍戏的机会,到各大剧组去推荐自己。

苇青不挑戏,也不计报酬,只要有角色给她演,就十分满足。

在这期间,苇青演了很多小角色,从背景板到有三两句台词,她用出色的演技换来了很多戏份。

只要努力和坚持,命运便会带给你惊喜。

2008年,由林永健、海清等人主演的《王贵与安娜》开拍,当时剧组缺一个演员来扮演林永健的妈妈。

试戏的演员不少,录用的却没有。

因为这个角色不仅要求演员河南话讲得好,而且还要十分的接地气。

这让林永健十分苦恼。

找不到合适的演员,也就意味着拍摄时间被拉长。

于是,林永健便和媳妇吐槽了一番:“我这妈怎么这么难找呢”。

他老婆听后有了主意,直接给林永健看了一段苇青在《任长霞》中出演的片段。

林永健看完后,直接向导演推荐了苇青。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刻的努力,会为后来埋下怎样的惊喜。

唯有不断努力,才能享受命运带来的处处惊喜。

就这样,苇青成功拿下了“王贵妈”这个角色。

不过,这个角色与苇青以往接到的角色不同,在剧中有着较大戏份。

这也就意味着,台词量是平日里的几十倍。

年纪这么大而且又是半路出家的苇青,该如何交出一份完美的试卷呢?

面对这个难题,苇青选择用最笨的办法,那就是抄台词。

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

凭借着这股毅力,苇青在拍摄的过程中很少出现忘词卡壳的现场。

甚至有些镜头直接一遍过,与专业演员相差无几。

这部剧播出后,获得了收视率和好评。

苇青所塑造的农村老太太形象,更是让观众记忆深刻。

有了一定名气的苇青,得到了更多导演的认可和赏识,因此找她的剧也变得多了起来。

之后在《漕运码头》、《三妹》、《继父回家》等热播剧中,都能够看到苇青的身影。

最让苇青声名大噪的,还是2014年,郑晓龙导演的《红高粱》这部剧。

在当时,“四奎娘”这个角色还是郑晓龙导演专门让苇青出演的。

苇青在剧组的表现,更是让周迅与朱亚伟非常认可和崇拜。

逐渐的,苇青也被冠上“农村老太专业户”的头衔。

在苇青迎来事业第二春后,老伴也从河南来到北京,成为了她最坚实的后盾。

老伴的到来,为苇青减少了很多压力,将她照顾的无微不至。

儿子毛孩,对于母亲的选择也给予了很大支持,看到母亲每天幸福又充实,毛孩心里更加的踏实。

两人时不时的还会一同讨论对角色的理解,儿子还教会了苇青很多不知道的理论和经验。

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苇青在演员这条路上发展的越来越顺利。

不过,苇青并没有拘泥在一种角色类型中,而是不断突破自己。

2020年,苇青还在《河神2》中,出演一个搞怪又吓人的老神婆。

苇青在剧中的表现,让不少喜欢她的观众的大为惊喜。

她将人物的每个表情和细节都拿捏的十分到位。

年龄从来不是一个人向上攀爬的阻碍。

2017年,电影圈向苇青抛来了橄榄枝。

这一年吴京拍摄的《战狼》成为票房黑马,苇青在这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失去当兵儿子的母亲。

剧中,苇青带着一家人来阻扰拆迁队,虽然戏份非常少,但是她的一句:“我不能让儿子回来找不到家!”让众多观众泪流不止。

苇青的共情能力堪称一绝。

她的演技与台词功底,获得一众好评。

有了这次的尝试后,苇青在电影圈的机会逐渐多了起来。

徐峥在拍摄《我不是药神》时,面对剧中老太太这个角色,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苇青。

两人的这次合作也非常顺利,苇青在剧中的那句“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

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一个绝症患者的悲哀和无可奈何。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票房更是一骑绝尘。

这两部影片加起来,票房直接超过百亿,因此苇青也被冠上了“百亿票房老太”的头衔。

然而面对这个称号,苇青回应道:“我是沾了大家的光,能被选中是我觉得最幸运的事情”。

低调、谦虚又有实力,这样的人谁能不爱呢?

有人说,苇青前半生没能踏入演艺圈,实在是太过遗憾,但其实恰恰相反。

或许正是由于苇青的前半生活在人民群众当中,所以才能够对这些小人物身上的心里变化了解得更加透彻。

2020年,苇青在《安家》中,将一个蛮不讲理、任性刁钻的老太太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74岁的苇青仍旧戏约不断,她在最近大火的《人世间》中完美诠释出“老戏骨”的定义。

她饰演的郑母,是一位非常善良的底层女性形象,郑娟和光明都是她捡来的孩子,她靠着卖冰棍儿将两个孩子拉扯大。

这个角色身上有太多值得考究的地方,然而苇青一出场,便将这个角色立住了。

不论是接钱时颤抖的双手,还是卑微又决绝的眼神,苇青都拿捏的十分到位。

苇青对角色和观众尊重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尊重。

祝愿74岁的苇青,能够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闪闪发光!

当你觉得为时已晚,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THE END
*
*
*
*